湖北合美宜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每一个作品都追求完美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从粉墙黛瓦到古朴青砖来江南不可错过的当然还

日期:2019-05-06 / 人气:

  建筑与园林的边界之外,是遍布古镇、宽宽窄窄的街道和巷弄。其主要街道均沿河而建,伴水而生,也因水得名,埭(高筑用以堵水的土堤)、圩(水中围起的一块土地)、湾(水流弯曲之处)等后缀常可见于街名之中,如陆家埭、竹行埭、盐店埭、前漆字圩、后漆字圩、南荒圩街、姚家湾、闵家湾、小菱湾等等,镇中走上半日,便可通过街名略知各街道的地理成因。

  街道与水的共生,是江南传统市镇的普遍特色和符号化意向之一。在同里古镇,可以见到的河与街的关系是多样化的,有沿河外街、沿河内街,有内外街,也有沿河廊棚、内街外廊。沿河外街指的是沿河街道,一侧是店铺,一侧临水可行船停船,作为更大的公共空间,与河流的关系更为亲密。沿河内街则是与河流相隔一排建筑的街道,两侧均有店铺。内外街则是同里古镇独具特色的一种关系模式,又称为“上下街并行”格局,上街即内街,下街即外街,“上下街并行”即是两排建筑夹一条内街,再带一条临河外街。建筑沿街面河伸出廊棚,是为沿河廊棚,再配以一条内街,则是所谓的内街外廊了。陆家埭和严家廊下一带的廊棚,构成了同里的又一特色景观。其廊棚以穿斗式木架构为支撑,隔水相望,绵延数百米;而其水平舒展的造型,将原本由参差不齐、比例各异的建筑组成的街道界面,统领成了长卷般的画面。在凌家廊下和马家廊下,更有廊棚呈骑楼状,夏天便于遮荫,冬天可充分洒入阳光。

  镇里几条繁盛热闹的街道,皆是两侧均有商店,有前店后宅,也有下店上宅,古镇入口处的“明清古街”便是如此。旧时名为“新填地”的“明清古街”,是典型的上下街并行格局。古街入口的门楼上,有费孝通先生题写的“明清遗风”四个大字,古朴庄重。门洞后的街道为条石路面,两侧为明清时期的建筑,两层起高,白墙青瓦,木制窗扇,繁茂不减当年。

  游赏过古镇的主要街道,便可穿身进入数不清的里弄、宅弄。这些巷弄与街道垂直衔接,像公共空间的毛细血管一般,四通八达,伸入各个角落。在千条百缕的巷弄中,最使人流连者,当属北起鱼行桥,南至南埭,穿越洪字圩,连贯达200 米的穿心弄了。此弄是高墙窄弄,最窄处0.8 米宽,仅容一人行走,墙的高和近,愈发衬托出了弄的深与远,两侧建筑略微错位,弄的走势也呈现略微的曲折变化。游人穿行于熙攘的街道,一不留神撞进寂落的窄弄,视线远处,尽头的景物时而闪现,时而又消失不见。左右两侧的界面,从粉墙黛瓦到古朴青砖,或柔和细腻,或粗糙质朴,倏忽间又变成不知谁家院落。越走越深,街市的喧嚣也渐行渐远,倘若鞋底轻叩石板,便会响起一串清脆响亮的哒哒声,余音回荡,久而不绝。江南多雨,将青石板铺设于阴沟之上,本是出于排水便利的考虑,不曾料想到,这无心插柳的作法,竟给一条小弄带来了妙趣横生的行走体验。

  走遍古镇街巷,可见的铺装材料大都是石板,然而其铺装方式却花样繁多。除采用碎石、条石、方石等不同类型的石头外,还常可见“人”字形、“一”字形的铺设;街道两侧以青砖、方石、碎石等锁边;建筑门口周边,则以条石连接步道。行走在同里的街巷中,尺度的转换、界面的收放、肌理的渐变,形成了连续的提示与视觉的引导,让人沉浸其中,不知不觉间展开对各种空间的探究。

  古镇网络状的水系影响着街巷的生成和发展,也形成了团状的城镇格局。正如网络状的水系有分明的层次、细密的支流一样,宽宽窄窄的街巷相互连接,遇水架桥,也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,提供给人们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。

 

编辑:www.tctoushuizhu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