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合美宜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每一个作品都追求完美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沈钧儒旧居等建筑修缮完成青砖黛瓦故景如初如

日期:2019-05-23 / 人气:

  在渝中区,藏身于大礼堂背后的马鞍山传统风貌区自整治维修工程启动以来,备受市民关注。今年初,渝中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将完工马鞍山传统风貌区西区。而在上月,渝中区电创园数字经济及重点招商推介会上,有关负责人还专门向与会嘉宾进行了推介风貌区。马鞍山传统风貌区目前建设情况如何?记者带你走进现场,提前看马鞍山传统风貌区新面貌。

    近日顺着马鞍山一条陡峭的施工小道爬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,虽然已是下午5点过,但风貌区内施工作业的工人还不少。记者看到,现场的工人主要在进行刷油漆、拆架子、回填沟渠等作业,两位正在为一棵黄葛树培土的工人告诉记者,整个风貌区内的大部分建筑整治维修差不多已完工,现阶段主要进行管网改造和环境整治。

  据介绍,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分为东西两区实施,西区以保护修缮、排危整治和环境改造为主,建筑面积7034平方米。项目启动之初,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,项目要还原“青砖黛瓦,绿树红墙”的历史文化风貌,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。

  在现场看到,风貌区内经过整治维修的大部分建筑以青砖黛瓦为主,在条石上修建圆形的拱门、朱红的窗户和考究的围栏,给风貌区增添了几分厚重感。值得一提的是,风貌区内,一人合抱的黄葛树大多还在,树与树之间,翠绿的树叶相连,为风貌区撑起了一把天然的绿色伞盖。

 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西区内有文保建筑6处,建筑面积达1917平方米。记者在现场了解到,此次对6栋文物建筑都进行了修缮,主体施工均已完成。其中就包括已修缮完成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钧儒旧居。

  沈钧儒旧居是一幢二楼小院,硬山屋顶,黄墙青瓦,配上朱红色的大门,整个建筑在青砖黛瓦的建筑群内异常显眼。抗战时期,沈钧儒先生长期居住于此。不仅如此,茅盾、史良、邹韬奋、李公朴、黄炎培等,都曾租住在马鞍山一带。

  紧靠沈钧儒故居的马鞍山28号和29号,连同沈钧儒旧居,是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内最为别致的三幢小洋楼,而且它们同属一位主人。据记载,三幢楼房为1938年重庆久裕钱庄经理李正铨的自建产业,自上而下,分别以他三个儿子李忠良、李忠孝、李忠厚名字起名“良庄”“孝第”“厚庐”。楼房皆呈“工”字形布局,而“厚庐”就是沈钧儒旧居。

  此前,还参加过在沈钧儒旧居举行的范长江生平纪念展。展览介绍,1940年12月10日,在今天重庆大礼堂背后的马鞍山,一场婚礼吸引了周恩来、李公朴、邹韬奋、茅盾、王炳南等200多位政要和社会名流参加,一时轰动全城。新娘就是沈钧儒的女儿沈谱,新郎是范长江。

  马鞍山藏身于大礼堂身后,由于两头高,中间低,形似马鞍,被称为马鞍山。“山上”最高处到北侧的大礼堂平台垂直距离不到百米。

  在现场看到,经过环境整治,站在马鞍山上看大礼堂和三峡博物馆更加直观和清晰。靠近大礼堂的崖边上,还建了一个类似观景台的木质建筑。此前,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,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将围绕打造渝中区全域旅游、都市旅游,营造层次分明的山地格局,再现马鞍山传统风貌街巷。同时,加强对马鞍山名人旧居群的保护利用,强化旅游、文化和特色商业功能,与现有重庆人民大礼堂、重庆三峡博物馆有机融合,实现主客共享的开敞街区,建成历史文化展示窗口。

编辑:www.tctoushuizhu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