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合美宜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每一个作品都追求完美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重庆城市边角地变身社区小公园

日期:2019-05-22 / 人气:

  如何让城市美化不留“死角”,去年重庆提出盘活小、散、碎的“边角地”,让这些闲置土地变废为宝,增加城市开敞空间,达到优化城市形象、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。

  截至目前,全市利用“边角地”规划建设的第一批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已投用。过去惹人嫌的“边角地”摇身一变,成为市民喜爱的社区公园,休闲运动,其乐融融。

  城市建设常会留下一些“边角地”,因其面积一般不超过1亩,不适合单独开发建设,所以大多闲置着。

  为盘活这些边角地块,2018年8月,我市启动“在建成区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”行动计划,到2020年,我市将利用“边角地”修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。

  截至目前,第一批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已建成投用,在此基础上,今年内还将有20个投用。

  4月5日—6日,重庆日报记者对部分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进行实地走访时发现:相较于中央公园这样的大型公园,这种社区小公园面积虽不大,但非常“亲民”——由于这些小公园就在社区附近,周边居民的“到达率”更高,更受居民们欢迎。

  4月6日下午,渝北区春华体育文化公园西门,周令芬阿姨抱着一岁半的孙女从公园出来。

  周阿姨今年64岁,住在附近的两江豪庭小区。当天,她带着孙女来公园玩耍一会后,正准备回家。

  “不管白天还是晚上,都能在这里休闲放松,特别好。”周阿姨说,过去,想休闲放松,只能到约3公里外的中央公园,距离比较远,没家人开车的话,带着孩子就不太方便。

  这个公园里有塑胶跑道、吊环、羽毛球场、篮球场等,深受附近居民欢迎,每天来散步、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。

  “自家附近新增了公园,不仅多了休闲场所,还能和附近的居民们更多地交流,增进邻里感情。”对周阿姨来说,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公园,却让她感到生活品质更上了一个台阶。

  同样在渝北区,双凤桥附近的凤鸣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除配有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健身器械设施外,还修建了一个儿童戏沙池。沙池中的沙子不是一般的河沙或者海沙,而是通过粉碎石英石制成的细小颗粒。

  比起河沙,这种细小颗粒不会形成粉尘,不污染环境,更重要的是不损害儿童健康,更让家长们放心。只要天不下雨,总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玩耍。

  “公园就在小区旁边,平时经常带儿子来玩,他也很喜欢这里。”家住名人港湾小区的张潇蔚说,全家人经常到这里休闲、散步,儿子在公园里还交了很多新朋友。

  4月5日下午,南岸区回龙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非常热闹,不少市民在公园散步。两个羽毛球场、几处乒乓球台也有人在使用。

  最热闹的当属三人制篮球场。里面共有三组人在进行“斗牛”(三人制篮球的别称),旁边还有观众围观。打球的人,既有十几岁的学生,也有20-30岁的上班族,还有几位中年人。

  “公园一修好,我就到这里来打球了。”家住回龙湾小区的苏灿与两个同学坐在场下,准备“接组”上场。

  苏灿说,这一带的篮球场并不少,但多数都是各小区内部的,使用起来一是不够方便,二是每个球场的人都特别多,往往有四五组队伍排队。回龙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修好后,对周边小区的篮球爱好者进行了有效的分流。

  在目前已投用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,基本每个公园都配备了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台这些常见的运动场地和设施。还有部分公园,配备了五人制足球场。

  “我最喜欢公园的足球场,很实用。”重庆市第八中学渝北校区的初一学生李明梓(化名)喜欢在春华体育文化公园踢球。他说,过去想在节假日踢球,最发愁的就是场地难找,如今,他们可以在家附近的公园切磋球技了,“球场旁还配备了自动贩卖机,渴了就可以直接买饮料。”

  据了解,目前主城区五人制足球场数量并不算多,有些收费较贵,且大多数需要提前预约。而这些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配备的五人制足球场,能很大程度满足周边市民踢球的需要。

  与其他城市不同,重庆是一个山城,如何用好“边角地”修公园,还有一个“因地制宜”的问题。

  比如,位于江北区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,其原始场地大致呈长方形,最高差约36米,通行极为不便。

  为此,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其原始地形,除了布局运动场地外,还引入“山地运动”的理念,使高地差的地形转化为山地运动的自然场地。不仅方便运动,还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条安全便捷的道路。

  “现在一出门就是公园,环境好了,而且我们去公交站也近了。”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周琼英说。

 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用心办好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、好事、身边事,提升城市品质,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,将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,届时将惠及群众200万人。

 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,而且“边角地”位于城市建成区,每块地的周边环境又不一样,所以这种社区小公园如何规划设计还是很“考究”的。

  作为一名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设计师,彭希茜说,所有的公园在设计前,都进行了大量调研,了解周边居民的需求,更要根据“边角地”的原地形情况进行设计。

  “最典型的,就是江北区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。”彭希茜说,修建该公园前,设计团队对公园周边地形、环境以及居民活动轨迹和需求进行了细致调研,发现了三个特点:一是这里的地形落差较大,整体地形不平整;二是地形阻隔了市民出行;三是周边社区的配套运动设施较少。

  比如,利用“高地差”,引入“山地运动”理念,设置了登山步道,让公园的“高地差”成为一个特色;同时,周边居民也有了一条出行的捷径。

  “由于这里有‘高地差’,在道路的一些适当位置,设计了观景平台。”彭希茜介绍,借助地形特点,公园选用樱花、蓝花楹等观赏树种,结合草坪、灌木、乔木等植被,打造出“多维园林景观”。

  而在运动场所的规划上,考虑到周边居民的需求,规划了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场、健身器械区以及儿童运动区等。

  彭希茜还介绍,公园设计中还有一些细节,比如园内建筑、球场、多功能活动场地等大多采用了透水混凝土、仿石砖生态环保材料;配备了“24小时图书馆”“24小时无人贩售机”等设施,也有WiFi覆盖。

  截至目前,我市已利用“边角地”打造出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,总体上,市民普遍给了“好评”。但也有部分热心市民表示,希望能继续完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配套设施,让公园更舒适。

  “公园修得很好,就是今天太晒了,暂时没有地方遮阴。”住在春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附近的市民周令芬说,这两天,重庆天气突然热起来,公园里的树木枝叶还不够茂盛,没能形成遮阴的地方,“其实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公园,希望到了夏天,公园里可以有些树荫,大家耍起更舒心。”

  其次是座椅问题。比如位于巴南区的卢家岗体育文化公园,周末时,几乎“人满为患”,公园的座椅“座无虚席”。

  还有市民建议,尽早把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室内设施功能开发出来,比如小书吧、小商店等。

  “修公园的时候,在植树方面,我们就有两点考虑。”一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标方表示,根据设计,树木不能离周边居民楼太近,会影响采光;同时,尽量形成树阵,让大家遮阴休闲。但目前,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树木进行了保护性修剪,需要时间沉淀,才能恢复成荫。

 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方面则表示,部分公园投用后,一直在积极收集、采纳群众的相关意见建议,在后续相关公园的设计、施工过程中吸收经验、积极改进。下一步,他们将统筹协调安排,尽快完善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配套设施,尽最大的努力,满足市民的需求。

  利用“边角地”建设社区体育公园,在其他城市已有先例,珠海便是其中的典型。此前,重庆也曾向珠海“取经”。

  对“边角地”建设社区体育公园,珠海放宽行政审批方面的限制,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后即可实施建设。不过,建设坚持“不改变土地用途、不征收用地、不占用新的土地”的原则,目标为按照500米至1000米距离,步行10至15分钟左右到达的标准进行布点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日本城市公园进入规范化、规模化发展。在城市化进程中,公园成为最主要的城市绿地。

  到2000年,日本东京的城市公园体系中,面积在25-400平方米之间的社区公园数量达到3000个,其最小的服务区域半径为250米,最大的为1000米。

  而到了2013年,东京已经有了7900多个这样的居住区公园,既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游憩场所,也能绿化城市角落。在日本自然灾害多发的背景下,社区公园还能起到应急避险的作用。

  

编辑:www.tctoushuizhuan.com